但被噶礼弹劾的曹寅、李煦也不是无名小卒。曹寅的母亲孙氏曾是康熙的奶娘,跟皇帝感情深厚,曹寅从小就跟在康熙身边当侍卫,可以说是心腹之人了。后来康熙将曹寅放在江南担任织造的肥差,织造从江南收集精美的布料、茶叶、古董、文玩、家具供给皇家,几乎是一个默认捞油水的之位。不光曹寅担任肥差,曹寅妻子的哥哥李煦也担任织造。同声连气的两家人一起捞钱,又都能上达天听,不可谓不显赫。
尤其曹寅一个包衣所生的女儿,刚刚嫁给了铁帽子王的平郡王讷尔苏,这份圣宠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两方都是炙手可热的皇帝亲信,竟然互相对上了
八爷站在朝臣们的队伍当中,就算身上还黏着沙子,都来不及去难受了。他闻到了风雨欲来的气息,噶礼弹劾曹寅、李煦,只是一个开始。
他蹙眉,把被平和生活养得略有些迟钝的脑子重新调动起来。首先,康熙爷应该是会保一保曹寅和李煦的,这两人在江南时间很久了,几次南巡接驾都把皇帝伺候得舒舒服服的。他们也不是多么得罪人的人,相反,曹寅很会做人,与朝中八成的人都保持着还不错的关系。说到亏空,其实是朝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朝廷开给官员的工资不高,五品官年俸不过八十两银子,还比不上在八爷府当幕僚兼西席的胥先生呢。这如果不朝百姓伸手,就只能从国库里借钱,借来的钱还不上,就成了亏空。
什么你说织造的油水足够养活一府人的体面了拜托,那是在正常情况下啊。曹家、李家除了维持自家的生计,可是还接驾了呀,修园子、培养侍女美人、打点来访的贵人,哪处钱财不是像流水一样哗啦啦地往外淌。欠下二十四万两的亏空,八爷完全不奇怪。想来皇帝也是不奇怪的。
康熙确实不奇怪,甚至还有些同情曹、李两人。“他们两家的情况朕是知道的,从府库中借的银两不全是自家挥霍了,大多还是用在南巡的耗费上。朕不是做事不敢当的人,这件事情还是要声明的。”
康熙都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了,若这还是在康熙盛年锋芒无二的时候,应该是没人敢去摸虎须的。可惜啊,现在是皇子们分到了许多权柄的康熙晚年。于是乎,就又有御史蹦跶出来,说“户部清算今年的收支的时候,发现了好多亏空,但碍于借款的人里面有皇子,所以不敢声张。户部的人不敢说,他是御史他脖子硬,他来说。这亏空不能不理会了,还是得让人补上。”
提到了皇子了,站在大臣们最前面的几个黄带子的当事人齐齐转头看了那名御史一眼。康熙皱起了眉。他也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了。
有人想搞掉曹寅和李煦不可能,他绝不让步,这两人所在的位置太关键了。没有曹寅和李煦,短时间内帝王的视野将在江南出现一片盲区。
有人要搞皇子怎么朕还能因为皇子从国库中借了银子而废掉王爵不成且先看看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打定了主意之后,康熙先强硬地保证自己的利益。“曹寅、李煦,留在原职,尽快填补织造亏空,这事朕已经决定了。倒是户部亏空,众卿的看法呢”
康熙顺着抛出了这个诱饵,朝堂上立刻就热闹了起来。
有年轻的御史捧着灰扑扑的奏折本,激情澎湃地宣讲“清廉”、“为国为民”,欠了国库的钱就是得还上,还不上子子孙孙接着还,而且从此以后不准国库再借钱给大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