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阿玛额娘也挺迫不及待的,毕竟茯苓如今都已经二十四岁了,绝对算是个大姑娘了。
放在从前,茯苓是得熬到三十岁才能获得恩典归家嫁人的,阿玛额娘再着急也没有办法,但是维珍一早撂过话,不会留茯苓她们到三十岁,只要她们说定了人家,就会提早放她们归家嫁人的,若是她们愿意的话,嫁人之后,还可以继续为维珍做事。
还有这样的好事儿?!
茯苓的阿玛额娘哪儿有不激动的?
他们这样的人家又没有豪门大户不许闺女、媳妇儿抛头露面的臭毛病,再说了,他们满人这方面的顾忌也的确不多。
所以茯苓的阿玛额娘是特别支持茯苓一直为维珍做事的。
为侧福晋做事多好啊,一家子都跟着脸上有光不说,里子也厚实不是?
如今茯苓为侧福晋打理那么大的产业,备受侧福晋重用,恩典更是不少,头几年侧福晋就赏赐了茯苓一套宅院呢,这回茯苓跟着侧福晋去山东办差几个月,一回来,就得了侧福晋四十八两的赏赐!
旁人家十个儿子捆在一起都不如他家闺女出息!
因着家里没儿子,只有茯苓一个闺女,没少被人轻看,茯苓的阿玛额娘从前还盼过茯苓能够争气点儿,被四爷给看上,做个侍妾也好啊,要是能为四爷生个一儿半女那就更了不得了,看谁还敢轻看他们家!
如今茯苓是真的出息了,走的却不是四爷的道儿,而是侧福晋的道儿!
虽然怪叫人意想不到的,但是终归闺女还是出息了!
他们做阿玛额娘的与有荣焉,也盼着茯苓能够一直出息下去。
事业上,他们用不着为茯苓发愁,自然而然地就开始琢磨茯苓婚嫁的事儿了。
就茯苓这条件,哪个婆婆不喜欢?
说是十里八乡的媒人都闻风而动那真不带夸张的,茯苓的阿玛额娘自然轻信媒人把男方吹得天花乱坠,他们也进行了私下做了摸排评估,还据此跟茯苓做过总结。
这个综合条件最好,不过是读书人家,怕是墨水喝多了臭毛病多,那个次之,是个满人家庭,不像汉人家庭规矩多,但却是个武夫,老两口担心这人的一身蛮劲儿会不会拿媳妇儿当沙包使……
茯苓:“……”
所以,她不爱回家啊!
被催婚的姐妹、尤其是心里已经有人儿的姐妹,肯定能够理解她!
不过茯苓也的是法子应对,一句“侧福晋这边事儿多”,最少能让她获得半个月的清净,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她也不能为了个木头桩子似的男人一直不顾阿玛额娘的心焦吧?
从山东回来之后,茯苓就打定主意要结束暗恋这件小事儿。
要么暗恋转明恋,要么是干脆两个人划清界限,往后高郎中的心意她再也不琢磨了,回家听听阿玛额娘的总结,挑一个他们二老最中意的人选,然后迅速完成嫁人生娃一条龙,再迅速地投入她热爱的事业中去!
情情爱爱再美好,也挡不住她对事业的热爱!
没错,事业才是她最好的良人!
她想通了!
与此同时,同样想通了的高郎中也马不停蹄地开始自己捅窗户提亲订婚的一条龙行动。
双方的父母真是一拍即合。
高郎中父母喜欢茯苓的能干爽利,简直不要太符合他们为自己那三脚踹不出一个屁的儿子挑选媳妇儿的标准。
茯苓的父母也满意高郎中既没有书生的臭毛病也不像武夫会冲媳妇儿挥拳头。
啧,毕竟还有侧福晋给茯苓做主嘛!
双方父母都满意得不得了,喜得见牙不见眼,高郎中暗暗松了口气儿,事情进展的顺利超乎他的想象,早知道……
早知道他纠结个蛋啊!
就只有茯苓晕晕乎乎的,她还没反应过来呢!咋就要嫁人了?!
茯苓的心情维珍并不清楚,反正知道了这俩恋爱脑终于锁死之后,她是长长舒了口气儿的!
挺好,往后她的小茯苓再也不用时不时多愁善感“他喜欢我”“他不喜欢我”了。
她也不用继续去听高郎中的恋爱脑发言了!
欧耶!
……
了了一桩心事,武格格跟维珍都松了口气儿。
武格格甫一回去自己的院儿里,就忙不迭地着人回武家给兄长递话,自然了,武兄也会尽快将写信将这好消息告诉在外地做知州的武父武柱国。
维珍这边也不闲着,也回房去给嫂子写信告知此事,又安排小池子去李家递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