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来后,全军皆惊。他们本想趁着北军没有恢复元气,一举将其击破,然后乘胜攻入河北,可随着东军加入战场后,战场的形势便截然不同了,原定的策略还能成功吗
司马乂召集百官公卿,再次议论此事,司马越说:“原本是想着追杀中了箭的老虎,结果南面又来了一头豹子,这恐怕不是我们能取胜的,还是见好就收,想办法传信邺城,与成都王约和吧。”
这一次,主和派的气焰彻底压倒了主战派。毕竟邙山大战的损失确实不小,在现在的情况下再来一次,敌军恐怕不会再给正面会战的机会,想要硬攻营垒取胜,伤亡就更大了。如果去打大败了的北军,获胜确实有一定机会,但有了东军为援后,那就全然是另一回事了。
可话又说回来了,有了范阳王的援军,陆机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此时也不是想主和就能主和的,司马乂最终没有做出定论,而是说:“先联系刘仲彦(刘乔),弄清楚其中的原委,再做决策吧。”
刘羡私下里与幕僚议论此事,却认为此事不足为惧,诸葛延蛮不在乎地道:“人多有什么用两边都是不敢拼命的人,还分开立营,不能配合,说是什么虎豹,实际上,不过搂草打兔子,先打其中一个,另一个敢来救吗”
李盛也同意这个看法,他道:“军合力不齐,踌蹰而雁行,当年袁绍曹操率关东联军围攻董卓,就是这样失败。我军想胜不难,只要打痛东军,他们自然就会知难而退了。”
但他同时点出关键道:“但眼下的问题是,我军兵力确实有所不足,要想将两军击败,这绰绰有余。但想要乘胜追击,杀入河北,就有些力不能及了。”
这确实是一个大难题,每一次作战,都会导致洛阳禁军的兵力损耗。而禁军的补充和恢复,却并非一件易事。禁军士卒都是京畿良家子,接受着天下最严苛的训练,装备天下最精锐的甲仗,方才有天下无双的战力,不是随便征来的民夫能够比拟的。
眼下禁军的人力捉襟见肘,若破营时损耗过大,费时过多,到最后无力渡河逐北,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刘羡必须要拿出一个速战速决,又不至于太损耗兵力的作战方案。如若不然,还不如固守成皋,坐等敌方内讧,反过来先去应对弘农的张方大军为好。
好在人生不总是糟糕的坏事,再倒霉的人,只要活得久,偶尔也会收到一些好消息。
在东军北上荥阳的第三日,也就是十月己亥,留在洛阳负责后勤的陆云传来一则讯息:自河内郡来了一支万人规模的骑军,他们打着征西军司的白虎幡旗,却自称是勤王义军。
而这支军队的统帅,不是他人,正是当年参与平定齐万年之乱的关西宿将,西平太守索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