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几乎是断然拒绝的道:
“不行!此事绝对不行,朕不会同意!”
“为什么?”
这下轮到朱慈烺感到惊讶和不解了。
在他看来,这是目前情况下最合理、最稳妥的方案了,既能满足他们父子一同南巡的需求,又能确保京城有皇室成员坐镇,为何崇祯的反应如此激烈?
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紧接着下一秒,崇祯的话就解开了他的疑惑,也让他瞬间明白了崇祯内心最深处的担忧。
只见崇祯皇帝眉头紧锁,目光锐利地看着朱慈烺,语气沉痛地道:
“太子!你莫要忘了汉唐旧事!你这是在害你的弟弟!朕只希望他这一生能够安安稳稳、富贵清闲地做个太平藩王,这就是他最好的归宿。”
“可你如今却想让他监国,接触至高权柄,万一万一他年少无知,或者被身边人蛊惑,由此生出什么不该有的非分之想,那便是取祸之道!”
“到了那时,兄弟阋墙,骨肉相残,你让朕.朕将来有何颜面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朕绝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朱慈烺听到这话瞬间恍然大悟,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哭笑不得的情绪。
原来崇祯担心的,是让定王朱慈炯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后,会滋生野心,进而威胁到自己的太子地位,最终导致兄弟相残的悲剧。
很明显,崇祯这是用历史上那些血腥的皇室争斗模板,在套用在他们兄弟身上呢。
朱慈烺多少有些无语地摇了摇头,然后看着崇祯,语气平静的道:
“父皇,您是不是忘了一件事情?一件我们之前早就商议定、并且正在逐步推进的大事。”
他稍微停顿,让崇祯有时间思考,但崇祯似乎没想起来,依旧一脸迷茫。
眼见如此,朱慈烺才继续地道:
“那就是之前我们早已定下的针对藩王宗室们的国策,待彻底平定国内流寇和关外建奴之后,便要着手实施‘藩王海外就藩’之策。”
“届时,所有宗室藩王,都将陆续迁移至海外新拓之疆土,在那里建立藩国,永镇边疆。”
“既然其他的藩王,如福王、桂王、唐王等人,最终都要遵循此策,远赴海外,那么儿臣的三弟定王朱慈炯,自然也不能例外。”
“他将来,也是要去海外就藩的。”
话到这里,朱慈烺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然后继续道:
“因此从长远来看,他若是真的因为这次监国的经历,而生出些什么‘不该有的心思’对儿臣来,或许反倒是件好事。”
“好事?”
崇祯有些糊涂了。
朱慈烺则是肯定地点点头,目光炯炯的道。
“他将来若安分守己,只想做个富贵闲人,那么儿臣将来自然会为他择一处富庶安稳的海外之地,让他尽享荣华。”
“但他若是因此有了野心,不甘人下那也无妨,海外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他若有本事,有魄力,大可以在海外给他一块足够大的地盘,让他去施展抱负!”
“他想当皇帝?可以!就让他在海外去当他的皇帝!总好过兄弟们都挤在中原这一亩三分地上彼此猜忌,互相倾轧,最终酿成祸患。”
“儿臣要的,是一个开拓进取、遍布四海的朱明天下,而不是一个困守中原、内斗不休的僵化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