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别提问,患者便回道:“不痛,就是涨,涨的难受,尤其是吃东西过后,涨的更厉害,弄得我现在都不敢吃东西了。”
方别点点头,接着问道:“除了肚子,身体还有哪些不舒服的地方?”
患者回道:“自从生病了以后,我这稍微一动,就发热流汗,腰痛的也受不了,连走路也只有弯下腰,不然疼的根本没办法走路,我现在这情况,跟个废人没什么区别。”
患者一脸痛苦,方别安抚道:“别担心,既然来了我就好好给您瞧瞧,您之前在别的地方有吃过药没?”
患者的肚子鼓胀如同怀孕一般,自然不会是短时间能够形成的,所以方别有此一问。
“之前看过西医,说是什么胃下垂,十来年了,说是要开刀,把肚子破开做手术,我不敢,慢慢就变成这样了。”
患者说起来还心有余悸,这个年代受医疗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所限,许多群众对开刀做手术有着本能的畏惧。
所以她有这样的反应,倒也是情理之中。
方别对此不做评判,他接着说道:“张嘴,我看看舌头。”
患者张开嘴,方别一看,舌淡无华。
此时切脉也有了结果,患者脉象细弱。
最后方别伸手按了按患者腹部,按着空软,并无疼痛与便秘等症状。
到了现在,患者身上的症状方别已经了解,接下来就该做判断了。
患者年近六旬,内经中曾有记载:年五十而阴气自半。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指人到了五十岁,肾气自然衰减约一半,从而导致生理功能衰退,出现如行动迟缓、耳目不聪等情况。
再加上劳倦内伤导致脾胃阳虚,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阳气虚弱则升清无力,中气也就是脾胃之气下陷至下焦,也就出现了中气下陷,气机阻滞于下,具体到症状就是肚子鼓凸如孕、进食后胀急更甚,另外还会导致中气不举,支撑无力,对应患者走路弓腰如虾米。
患者动则烘热喘汗也是因为中气亏虚,动则耗气,气不摄津所以汗出,气虚生内热,故烘热,气不足以息,故喘。
总结来说,患者主因是中气下陷。
而患者身上别的症状,如腰困如折,则是提示着患者还存在肾虚不固情况。
中医理论中有着腰为肾之府,年高肾气虚损,腰府失养,而且中气下陷日久,土不生金,金不生水,进一步耗伤肾气,所以腰痛剧烈。
到了现在,患者已经有上越下脱之险,中气下陷若不兼顾补肾,升提时可能因下焦不固,致虚阳外浮或肾气不固,所以用药当以升中兼固。
总的来说便是补中升陷为主,固肾护下为辅。
思路明确,方别便提笔写起了药方。
红参(另打小块先吞),柴胡,升麻,炙甘草,沉香各10克。
生黄芪,山萸肉,盐补骨脂各30克。
当归15克,知母18克,白术20克,鲜生姜5片,枣10枚,胡桃4枚(打)。
三剂,水煎服。